一、总体概况
本学位点依托的农业工程学科是省部共建“211工程”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198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硕士点,1986年获批博士点,1999年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影响继续维持高位:根据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农业工程学科继续位列第2名,学科影响力继续保持高位水平。
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学科现有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10人。2022年新增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引进“突出人才”2名、“青年才俊”2名、“优秀博士”1名;农业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齐龙、胡炼两位教师被授予农业农村部首批神农青年英才。1名教师获“最美农机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2022年,新(续)聘6名博导、23名硕士生导师。
重视人才培养,学生竞赛成绩创新高:“农业高校‘双链’联动‘五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新增《电机学》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1门。
2022年,学位点招收博士研究生34人,硕士研究生42人;毕业获学位60人;105人获学业奖学金,4人获国家奖学金,105人或国家助学金,8人获永久助学金。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硕士学位论文3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43项,包括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和“沃得杯”第七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获奖数量创新高。
国家基金立项创新高,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2年,本学位点教师获国家基金立项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20项。我校排名第二参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农业设施新材料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获厅局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已公示)、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1项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2篇,出版专著2本。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得到加强:学位点教师积极实施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2022年到校经费512.4万元;学位点教师带领研究生开展科技帮扶、科普宣讲与培训、现场演示以及科技三下乡等活动,1人获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1支队伍获得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获教育厅“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爱在广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获省一等奖。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内学术交流:学院水果采摘机器人、播种及施肥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线上参展第二届哥伦比亚农业科技国际云博览会,备受拉美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关注。线上主办2022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行业内产生了空前影响。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学位点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文件精神,注重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育》培训,定期举办研究生思政相关讲座,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中。同时,要求导师对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交流工作,发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3、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开展纪律教育与管理。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进一步落实《304.cam永利集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304.cam永利集团教职工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规定。
2、积极参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差错和事故处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3、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指标分配、年度考核等挂钩,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落实双盲评审、论文预答辩和学位分委员会预审等质量保障制度,全过程把控学位论文质量。
5、落实《304.cam永利集团硕士学位论文校外匿名评审工作实施办法》、《304.cam永利集团研究生导师岗位聘任工作实施细则》、《304.cam永利集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管理及实施细则》等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
1、邀请著名农业工程专家举办“工程名师”讲坛,举办了8期博士学术论坛分享会,22名博士分享学术进展,拓宽研究生视野。
2、完成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大讨论,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高校+产学研基地+企业”的特色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有机融合。
4、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大力开展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联合培养等实践活动。
5、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强化“导师树人能力建设”。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自评中发现,研究生教育改革虽然在稳步推进,但是成效尚不显著;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虽在积极探索,但是有效的途径不多。优秀论文数量较少,质量有待提高。2022年,学位点毕业生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一次通过率为100%。论文书写规范性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改进措施
进一步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大导师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